每个人的记忆都会不太一样,但当我们一起重温这些经典动画,回首儿时光阴的时刻,想必都会有一样美好的感动。
中国大陆的译制动画片播放从1980年拉开序幕。1981年,《蟋蟀杰明尼》是中国观众看到的最早的一部科普系列动画译制片,这也是第一部引进自欧美的系列动画之作。
本片选自1950S年代迪斯尼出品的《米奇俱乐部》特辑,由两个动画系列短片组成。其中的《Im No Fool ...》系列主要讲述安全常识;另一系列《You and Your ...》主要介绍人体构造及营养转化等生理知识。
由于央视当年在引进本片时未作通盘考虑,既没有用原片名“Jiminy Cricket”作为整部作品的片名,也没有另起译名,仅仅是针对每集不同的内容直接用《自行车》《电》《耳朵》这样的常用名词作为当集片名。
另一个原因也导致本片难以成为集体回忆,那便是本片主人公——无敌教员杰明尼,他虽然是迪斯尼经典名作《木偶奇遇记》中那只家喻户晓的蟋蟀,但当时的中国观众对此并不知情。
由于迪斯尼塑造的杰明尼在形象上与真实的蟋蟀相去甚远,而更接近于“老学究”的形象,以至于如今许多70后生人虽然还记得片子的内容,但仍然不知道这部动画片的主角究竟是人是虫还是兽。
得感谢这部片子,让当时的我们记住了一个名字很长的欧洲国家“捷克斯洛伐克”。如果要搞一个怀旧译制欧洲动画片的综合指数排名的话,“鼹鼠”绝对可以坐头把交椅。
本片的制作时断时续,直到2002年才告一段落。央视当年引进的多是1975年之前的篇目,当然,也是这一系列中最经典的部分。
作为卡通片中最具人气的动物明星之一,圆头圆脑的小鼹鼠所演绎的既搞笑又充满温情的故事,曾让所有的孩子和成人忘记了烦恼和沉重。虽然没有对白,但那快乐的“HELLO”和咯咯的笑声却让大家的童年享受到极大的快乐和温暖。
1980年代初,《国王与小鸟》这部经典动画片曾在国内一些影院播出,但范围有限。更多的中国观众最早接触这部动画片始于1983年以后央视一套、二套的数度播放。
一段经典台词至今仍有人出口成诵:“在那个年代里,当政的是塔基卡迪的国王——夏尔第五加三等于第八……第八加八等于第十六。第十六不是个贤明的国王。”...
1985年,《堂·吉诃德》是以“西班牙电视剧”而非“外国动画片”的身份登陆中国的,足见引进规格之高。
1985年春,作品在播出之前,北京台还特别邀请了文艺界、新闻界等相关方面的人士进行了试映观摩交流。同时,多家京城的报刊对作品内容及中文译配情况也予以了充分的报道。
1980版的《堂·吉诃德》动画片是西班牙电视台举全台之力打造的重磅之作,作品很好地展现了塞万提斯原作的精髓所在,人物刻画与故事改编都十分成功。
但问题是这样一部博大精深的现实主义题材作品却很难入孩子们的“童眼”,沉闷的剧情和深邃的内涵甚至搞得当年的小观众昏昏欲睡。
该剧1985年即被引进,但各地方电视台对播出这部作品的积极性并不高,有的省市电视台甚至到90年代初才予安排。
对于已经30岁上下的70后、80后来说,大多数人恐怕早已忘却了蓝精灵们那些千篇一律的童话历险,但一定还会记得那首动听的主题歌——“在那山的那边,海的那边,有一群蓝精灵……”。
关于543岁的蓝爸爸和他的百十来个孩子们(聪聪、蓝蓝、笨笨、厌厌、蓝妹妹……)的世外蘑菇屋的田园生活,用不着再费笔墨了。
1986年暑期,中央电视台在自办儿童节目《天地之间》中首次播出了《小不点》,这也是该栏目首次播出系列译制动画片。
《小不点》的故事架构十分简单,在13岁男孩亨利卧室的通风口里,生活着一群长着尖耳朵、翘门牙、细尾巴的4英寸高的微型小人——“小不点”。
亨利和他的宠物龟保守着这个秘密。大人们再次成了反角,坏博士亨特总想捕获这些小家伙,但总是难以得逞。
对于《小不点》编剧Marc Scott Zicree或许国人知道得不多,但是他参与创作的几部作品,相信热爱怀旧影视剧的FANS们一定都不会感到陌生,包括《蓝精灵》《宇宙的巨人希曼》《侠胆雄狮》等,可说是个个“声名显赫”。
几乎看过本片的70后人人都喜欢这部动画片。不单单是因为这部作品绘制精良,角色塑造鲜明,节奏控制与悬念设制方面也确有独道之处。
每每提及这句开场白,我们的思绪就重新飞回到26年前。1986年,中国的孩子认识迪斯尼就是从这部片子开始的。
《米老鼠和唐老鸭》在中国引发收视狂潮,一个根本原因就是作品运用高超的拟人手法和极尽夸张的表现形式,通过卡通明星们一连串的滑稽遭遇,向观众展现了一个个令人捧腹又极富艺术感染力的喜剧小品段落。
《米老鼠和唐老鸭》的成功自然也离不开董浩和李扬的给力配音。这其中还有一个小插曲。最初唐老鸭的配音并非属意李扬,而是当下风头正劲的影视红星张涵予,但由于张当时系中国煤矿文工团职工,去了攀枝花演出,所以这个机会就落到了李扬的头上。
《米老鼠和唐老鸭》在央视的播出创造了许多第一,包括第一次由TANG果珍、柯达胶卷等美国企业提供播映赞助,第一部在央视播出长达四年半之久(至1990年年中)。
不过让央视遗憾的是,由于当年与迪斯尼签署的是“一次播映权”,这也导致了1990年以后,李董版《米老鼠和唐老鸭》一骑绝尘,不复再现,成了配音爱好者和怀旧译制动画片心中永远的遗憾。
本片由联邦德国电视一台提供,作品挑选德国著名儿童文学家和画家雅诺斯所创作的故事和形象串联成剧。
故事发生在一个茂密而欢乐的大森林中。主人公是一只又胖又大的森林熊,自称是电视台的解说员,它将向观众讲述许多有趣的动物故事。
本片与《聪明的一休》多有相似之处。小一休想办法的招牌动作是用手在脑门上划圈圈,当“叮咚”声响起就是好主意有了。
而当道布罗米尔想点子时,头上出现一个跳来跳去的小黄球,小球敲破之后便会冒出几颗小金星,这时道布罗米尔会大喊一声“呦吼”,于是一个奇思妙想就产生了…。
不过与《聪明的一休》不同的是,一休的故事中主要是一休与他人的智力斗法,而道布罗米尔则主要是动脑筋想办法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难题。
以孩子们对老鼠如何在火星上生活的22000种想象为依据构成的一部多集动画片。这些设想中有些既大胆又新颖,似在情理之中又出乎意料,表现出孩子们的丰富想象力。
需要指出的是,本片与后来1990年代中期在央视及地方台播出过的《火星鼠骑士》、《太空飞鼠》等美国卡通剧集毫无关系,切勿混淆。
一只名叫凯蒂的毛毛虫一心希望能够找到真正的幸福和快乐。主宰天地万物的精灵告诉她应该去勇敢地探索世界。于是凯蒂离开了樱桃树,踏上征途,最终她蛹化成蝶,梦想成真。
作品画面精致唯美,情节生动流畅,人设活泼可爱,片中穿插着很多动听而美妙的歌曲,极具艺术感染力,不失为一部动画佳作。
列奥波里是一只心地善良的猫咪,而他的邻居却是两只生性好斗、顽皮捣蛋的小老鼠,于是,双方发生了一连串的趣事。观众在每一集的结束时都可以看到列奥波里在说:“伙伴们,让我们和平共处吧。”?
然而他的两个老鼠邻居却每次总是想出一些新的招数去骚扰他,虽然屡以失败告终,但是他们却不思悔改,在新一集中又将再次重复自己愚蠢的行为。
这版后来被称作1981版的《佐罗》不仅是中国引进的首部“佐罗”动画片,也是怀旧动画迷公认的“佐罗”动画系列改编之作中最成功的一部。
除了故事本身沿袭了《佐罗》电影的传奇色彩外,还有一个原因可能也是让本片深受中国观众喜爱的原因,那便是本片虽然由美国著名动画公司飞美逊出品,但制作任务则是外包给了日本的东京MOVIE新社。
熟悉日本动画的FANS应该对东京MOVIE新社不会感到陌生,《流浪记》、《天空战记》等名作都出自该公司之手,当时还在东京Movie旗下的宫崎骏参加了这部1981版《佐罗》部分剧集原画的创作。
而在1987年10月24日《佐罗》播完之后仅仅过了一周,10月31日真人版“佐罗”——法国影星阿兰·德隆便接踵而至,不知道这样的结果是北京电视台的精心安排还是纯属巧合。
主人家有一只名叫沃尔特的黄猫,它和女友经常遭到邻居家大狗的欺侮。沃尔特不甘示弱,便幻想着自己变成了“蝙蝠猫”、“泰山猫”、“罗宾猫”等美国动漫英雄……而生活中的沃尔多呢也开始由胆小怕事,逐渐地勇敢起来。
值得一提是,本片是一部真人实景与动画画面相互切换交替呈现的作品,这在当时的引进片中十分少见。
一场突如其来的大地震把土著人瓦吉和他的伙伴长毛象帕吉搅得昏头转向,他们稀里糊涂地离开了居住的洞穴,来到了现代社会,之后便是一连串令人啼笑皆非的故事。
《等着瞧》是中国引进的第一部苏联系列动画作品,片中的大灰狼总是以猎捕和捉弄兔子为乐,但机警聪明、伶俐敏捷的兔子却总能一次次成功逃脱狼的追捕,由此演出了一幕幕荒诞离奇、令人捧腹大笑的喜剧。
米克罗比是一个非常善良憨厚、有修养而且知识渊博的机器人。它一天到晚忙个不停,除了要照料小主人小佩佩外,还要带着他和佩佩的哥哥姐姐一起乘飞行船到太空去旅行。
20多年过去了,很多人都已经不记得曾有过一部叫做《米克罗比》的译制动画片了,毕竟它在电视台播出的时间太短了。
但只要提到“三眼机器人”“三腿机器人”,便会唤起相当多观众的童年回忆,足见机器人“米克罗比”形象在中国的深入人心。
从1987年1月18日该片在西班牙电视台首播至1987年8月入选北京台“国际动画片展播”,前后仅仅相隔半年的时间,《毛富利》应该是有纪录可查的海外进口电视动画片中引进速度最快的一部。
毛富利尽管不是中国人接触到的第一只树袋鼠,但是对于绝大多数的中国孩子而言,当年正是从《毛富利》一片中开始了解树袋鼠,了解考拉的。毛富利的伶俐乖巧成了全片最大看点,相比之下作品的内容反倒不那么重要了。
《笑星和他的朋友们》是第一部由市级电视台(武汉电视台)引进译制的长篇TV版海外动画片,也是我国引进的第一部根据真人形象创作的系列动画片。
片中主人公笑星的原型系墨西哥著名喜剧演员莫莱诺·马里奥(1911-1993),莫莱诺1936年开始从影,在处女作《不要自欺欺人》一片中因成功地塑造了令人捧腹大笑的坎丁弗拉斯(Cantinflas)这一人物,从此人们便不再称其真名,而冠以“Cantinflas(含笑星之意)”之称号。
此后他以“Cantinflas”这个角色出演了一系列电影长片和短片,这也是本片片名的来历。1969年,由莫莱诺亲自配音的墨西哥动画片《Cantinflas Show》开始在本国播出。
1980年,《Cantinflas》被引入到美国,美方对作品进行了扩充,最终将其制成一部104集的动画系列长片。对于新增的剧集,美方新加了一个更为通俗易懂的名字《Amigo and Friends》,“Amigo”在西班牙语的意思其实就是“朋友”的意思。
由于作品每集只有6分钟,全片又过百集,加之每集都能独立成章,且内容均为科普知识,因此这部作品引进后非常受各地方电视台的欢迎,常常作为“救火队员”,见缝插针的灵活安排于各档节目之间。
本片实际是日本动画片《战国魔神豪将军》的北美改编版,除了台词、画面有不小的调整与改动外,全片的配乐也进行了大换血。
不仅采用了一首充满美式摇滚风格的新主题曲,而且还引入了同一时期的一些著名流行音乐作为影片中的背景配乐,其中就包括了麦克尔·杰克逊的名曲“Beat It”。
为本片配音的中方演员个个大有来头,如为剧中超级电脑配音的瞿弦和系中国煤矿文工团团长,著名文艺晚会主持人,而为片中核心角色查格尔博士配音的张涵予,想来大家就更不会陌生了,不过当时他还没有成名。
首先,“擎天柱”“威震天”这两个经典译名并非上海电视台的发明,据本片的翻译邹灵老师介绍,是在孩之宝提供素材时就已经译好的。
其次,经过调阅1989年的相关报章,关于20位全国人大常委建议“停播《变形金刚》”一事的来龙去脉已经完全搞清,当时不仅《人民日报》《新闻联播》均作了报道,甚至还惊动了,时任人大委员长的万里专门责成相关部门了解事情原委。
北京台当时的确是已经决定停播尚未播出的52集,但未料海外对此事异常关注,且上海台、广州台甚至连央视的一些人士都不赞成停播,北京台经慎重考虑,最终还是决定继续播出本片。
小熊杰里米的原名是Colargol,系法国作家Olga Pouchine在20世纪50年代创作的角色。后被制作成每集30分钟的定格动画,共计53集。
该剧在加拿大,英国及爱尔兰播出时更名为“Jeremy the bear”,这也就是为何国内称其为小熊“杰里米”的由来。
故事发生在一个名叫美树林的森林里。有一只聪明伶俐的小熊杰里米,他爱唱歌,爱冒险,还想周游全世界。他心地善良,勇敢勤劳,得到了朋友们的帮助。
像棉花糖般柔软的巴巴爸爸遇见了巴巴妈妈,生了七个性格各异的孩子。巴巴家一家九口各个都可以随意改变自己的身体形状,只要念一声口诀“克里克里克里,巴巴变”。
时至今日,仍然有不少中国观众以为本片是联邦德国的片子,其实本片源自法国,只因当年国内引进为德国版,由此以讹传讹了,误传至今。
《非凡的公主希瑞》是当年引进的美国怀旧动画片的旗舰作品,片中正邪双方人物的成功塑造和风趣幽默的对白令每一个孩子都为之着迷,再加上北京电视美的译制,多少年过去了,仍然让人回味无穷。
郑建初老师配的希瑞,声音刚劲又不失柔美,让人赞不绝口。本片最初由北京电视台引进60集。1995年前后又被上海电视台再度引进,取名《希拉》,93集一集不落。
《我的小怪物》无论是从题材选取还是播出后的反响上都算不得突出,但由于其特殊的引进渠道及显赫的播出时间,使该作在中国的译制动画片引进播出史上占有了极其重要的一席。
1989年的春节刚过,中央台便在每周四晚上20:30播出《我的小怪物》,每次连播两集,这样的待遇真正称得起是“空前绝后”了,也让人觉得有些不可思议。
之所以有如此高的礼遇,其实是因为央视自1985年起与美国CBS签的一纸协议,央视以广告换节目的方式,获得CBS一定的影视节目。
在每周四晚央视一套黄金时段播出,作为交换,这些节目头尾可以捆绑播出一些美国商业广告,比如波音飞机等。
早在1989年,也就是央视版《猫和老鼠》播出前一年半,一部叫《托姆和小杰瑞》的系列动画片就登陆内地各省市电视台,随即成为继《米老鼠和唐老鸭》之后最受中国观众喜爱的美国喜剧卡通片。
而人们之所以对央视版《猫和老鼠》印象深刻,这主要是因为央视播出本片前后长达三年多,也可以说,《猫和老鼠》系央视周日六点半档译制动画片播放版块的收官之作了。
1993年以后,随着VCD、有线电视、卫星电视的出现,央视周日六点半档的译制动画片的收视率一落千丈,最终退出了历史舞台。
当然,还有另一个原因,地方台播出的《猫和老鼠》主要是1975年以前的作品集合,而央视版几乎将各个时期制作的《TOM &JERRY》都囊括其中,特别是1990年美国新近创作的低幼版也完整播出,也就是业界所称的“小猫和小鼠”。
一只英国老鼠,职业是秘密特工,身穿白色紧身衣,会说34种语言,能用食指倒立,左眼带着标志性眼罩,其实并没有瞎,按它的说法“眼罩只是造型的一部分”,常年和他的助手彭弗德(一只仓鼠)住在伦敦贝克街的一个邮筒里。
喜欢侦探小说的朋友看到这个地址应该会会心一笑,因为这也正是大侦探夏洛克·福尔摩斯的住所,事实上小白鼠和彭弗德一强一弱的搭档形式正是向柯南道尔笔下的福尔摩斯和华生致敬。
《神勇小白鼠》的中国之旅实在谈不上风光,除了绘制得潦草之外,最主要的是本片涉及大量恶搞欧美影视文化的内容,对于欧美观众来说,会有强烈的共呜,而对于刚刚打开国门的中国普通民众来说,则是一头雾水。
在美国,“希曼”是一个时代的标志,除了作品自身的强大感召力之外,还有一个原因,便是它在北美电视动画片史上具有的里程碑意义。
片中仍然是兵不血刃,人人不死,但拳拳到肉、大打出手的镜头却是随处可见,这对当年北美法律强力约束下的儿童影视剧市场来说无疑是巨大的冲击,从此北美电视动画片的播出尺度被大大放宽了。
本片出品时间虽然早于《非凡的公主希瑞》,但在国内引进却比“希瑞”要晚,因此被“希瑞”抢走了不少风头——《希瑞》一片中多次出现了本片中的多个角色。
另一个原因大概是因为本片的译制引进的混乱,先后有两个电视译制版本接连播出,于是“希曼、黑曼”满天飞,也影响了本片的叫座,不过这些都瑕不掩瑜。
但凡经历过那个年代的大多数中国电视观众,甚至不仅仅是70后和80后,都一直对本片留存有强烈的印象,只因为本片有一首脍炙人口的主题歌!!
确切的说,是本片有一个在那个年代华丽到极致的MV式的片头!!在“One!Two!Three!Four!”的节拍声中,街头舞蹈、摇滚演唱、极限运动在舞美灯光的映衬下,在时空交错的穿梭下,构成了一曲极富节奏感的青春旋律。
正是借由《丹佛,最后的恐龙》,中国学生对美国中学生丰富多彩的校园生活与五花八门的节日派对有了全面的认知,而这其中,给大家留下最深印象的莫过于那个叫作“滑板”的新鲜玩意。
鹰的眼睛,狼的耳朵,豹的速度,熊的力量,变形马,塞拉炯……这便是我们对这部作品最深刻的记忆。但除此之外,似乎也没有更多留存于脑海中的细节了。
与《希瑞》《希曼》相比,《布雷斯塔》中充满了太多西部片的味道,显得忧郁与沉闷。对于当年的小观众而言,在经历了最初几集“四大神技”的快感之后,很快就疲了。
最终,这部人气不佳的65集动画片黯然收场,并导致了名噪一时的飞美逊动画公司倒闭。在国内,作品的播出也呈高开低走的态势,开始反响还不错,但很快就趋于平静了。
央视周日晚六点半档译制动画片播出版块入选作品,系北美当年的情景肥皂剧《Punky Brewster》的动画版。
究其原因,还是作品本身的吸引力不够,全片基本都是围绕着一个脸上长着雀斑的小姑娘庞姬的学生生活展开,内容琐碎而无趣。
继《猫人》之后第二部由真人与动画混搭出演的动画之作。同时也是继《笑星和他的朋友们》之后第二部以真人为原型的动画剧集。MTV音乐电视频道当年为了配合其选秀活动,以新推的四人乐队形象为原形创作了该片。
十分“神奇”的是,当年看过本片的中国电视观众,乃至是一些骨灰级的怀旧动画爱好者,对于本片内容没有几个人记得究竟是讲什么的。
《卡通之谜》在国内惨淡收场的原因,应该主要归咎于作品太过无厘头,编剧过于荒诞,全剧编排显得凌乱不堪,在五光十色的华丽之下却尽显人物的单薄与情节的苍白。
1990年代初在引进本片时,按说依惯例,四个小海龟作为全片的主人公,它们的名字音译成中文就算完事了,但广东方面却未如法炮制。
这其中,“拉斐尔”和“米开朗基罗”直接采用了音译。而在处理莱昂纳多的译法时,考虑到“达芬奇”在中国更家喻户晓,于是便舍弃了“莱昂纳多”这一名讳而是直呼其名为“达芬奇”。
但比较奇怪的是,对于“多纳泰罗”之名,译制方的做法就令人费解了,译配时极为混乱,时而称为多纳泰罗,时而又以与其完全不沾边的爱因斯坦之名相称。
有些怀旧动漫迷猜测可能是因为多纳泰罗念起来比较拗口,且这个名字中国人也并不熟悉,所以时不时又会用大众熟知的爱因斯坦来替换多纳泰罗的名字。
继1991年广州台引进60集后,1993年辽艺版34集又被冠以《新忍者神龟》被引进,接下来北京台译制版26集紧随其后,至此,仅在1990年代,该片就有120集登陆内地。
2004年,央视居然也神速引进前一年才刚刚在北美播出的新版《忍者神龟》TV版动画,不仅如此,浙江某社还被授权根据电视动画片镜头重绘了漫画,使得中国反成了新世纪首发彩版《忍者神龟》漫画的地区。
《百变雄师》谈不上和中国有多大的纠葛,但它的命运说起来,似乎全天下都没有那句经典的中国老话概括得精准和精辟,那就是“既生瑜,何生亮?”。
纵观百变雄师“挣扎而窝囊的一生”,归结起来一句话“倒霉就倒在变形金刚脚下了” !!从始至终,无论是动画片、玩具无一不是如此,即使是有过短暂的辉煌,但老实巴交的百变雄师始终敌不过变形金刚的老谋深算。
1990年辽宁在译配本片时取名“百变雄师”,但未料此前不久央视《正大综艺》以科幻美剧《侠胆雄狮》作为子栏目《正大剧场》的开篇之作,或是受此影响,同一时期将《百变雄师》错写成《百变雄狮》的电视报刊亦不在少数。
当年就感觉这个片子似乎是把蓝精灵的故事从蘑菇村挪到海平面之下了,加上片名也冠以“精灵”二字,更让人感到两者之间似有瓜葛。近来的研究表明,还真是这么回事。
话说,当年“蓝精灵”原作者Peyo(皮约)与其合伙人Freddy因为合作理念不同而分道扬镳,随后Freddy便决定希望通过制作《海底小精灵》系列剧集与《蓝精灵》一较高下。
由于Freddy一边带着较劲的心理来制作本片,一边又难以完全舍弃蓝精灵系列的成功元素,因此最后的结果便是,海底小精灵在在造型和内容上对蓝精灵的借用可谓无处不在。
《太空堡垒》可说是译制动画的巅峰之作!漂亮的机械设定+激烈的战斗场面——吸引男生眼球;缠绵的爱情故事+唯美的音乐——触及女生心扉。
说《太空堡垒》是一部成人之作,一点也不夸张,上海电视台在引进本片时,动剪刀据不完全统计至少在30次以上,包括明美出浴、恋人热吻等均被,当然也有一些在那个年代看似有些血腥的镜头。
即使如此,仍然难以消解本片的成人格调,最终,上海电视剧制作中心索性将第一部有大量情感描写的两集《雨夜》和《私人时间》(已配音完毕,目前DVD版本里有收录)直接删除了,这也是这部85集的动画片到了中国变成83集的原因。
不管有多少人质疑《太空堡垒》“美国”血统的纯正性,但作为一部真正意义上的科幻之作,本片对人类社会与三大外星种族间的文明冲突与交流所做的大胆设想,以及对人物的多元性格的写实化塑造,都使其无愧于“北美科幻动画奠基之作”这样一个称谓。
作为1973年的作品因为节省资金而制作简陋,18年后的1991年,当它出现在中国观众面前的时候,可以想象会是一种什么样的结果。虽然反响平平,但却无碍于这部动画片在史上的经典地位。
《星际旅行》是罕有的一部直接以续集身份与美剧无缝对接的动画作品,但是,这样也导致了当时完全无美剧收视基础的中国观众完全找不到共呜。
《怪鸭历险记》中大名鼎鼎的达寇拉伯爵有一个死敌葛斯威恩博士,其原型正是名扬天下的除妖大侠范海辛。
《怪鸭历险记》中的怪鸭伯爵是《神勇小白鼠》系列中的大反派之一,正是因为怪鸭在《小白鼠》一片中的出彩表现,使得动画公司在1988年制作了这部以怪鸭为主角的独立剧集。
但两部动画中的怪鸭还是略有不同的。《神勇小白鼠》中的怪鸭并不是素食主义者,而且讲话方式类似于华纳的达菲鸭,喜欢咬舌头,口齿不清。而正剧中的怪鸭不仅吃素,还操着一口流利的英式英语。
《特种部队》分两次引入国内,首次60集是原作中的精华,后59集以《特种部队之再显神通》播出,但影响远不及前者。
同是孩之宝旗下的知名玩具动漫品牌,《特种部队》1992年之所以难现同门师弟“变形金刚”在中国大陆的辉煌。
当然,不能与“变形金刚”一较短长,并不表示人气不旺,特种部队在国内始终有一群铁杆迷友,而2009年《特种部队》线亿元票房,居北美之外各国之首,也说明它在中国仍然很受欢迎。
《华斯比历险记》算是那个时代最经典的“童话型”动画了。个性鲜明的人物设定,庞大的世界构架,还有多彩的想象力和出色的故事情节让当时的小孩子十分受用。
本片作为怀旧译制动画片引进的收尾之作,欧美译制动画片引进的低幼化、合家欢倾向虽然已经愈发的突显,但它同时作为辽艺配音代表作的指标意义也十分突出,从此,国内电视台引进播出译制动画片正式进入了“辽艺时代”。
至此,包括欧美系在内的怀旧译制动画片热播十年的黄金时代告一段落,只有那些一度让人痴迷沉醉的可爱面孔偶尔会闪过脑海,表明我们曾经拥有过世上最幸福美好的童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