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网讯 (通讯员 张勇娇 记者 丁佐春) “这些甲鱼‘喝’的是长江水,在稻田小龙虾捕获后,甲鱼自主觅食淘汰的小龙虾,实现了水稻、小龙虾、甲鱼多重收益……”7月31日,江苏里下河地区农科所资源与环境研究室主任、江苏省亚夫科技服务广陵庆丰工作站站长寇祥明,冒着高温来到扬州市广陵区李典镇伏固村、头桥镇庆丰村等地,查看水田内水稻、甲鱼种养情况,指导农户开展创新生产提升经济效益。
“由于是长江水养殖和野外自然觅食,甲鱼长势良好,品质优异,引起不少餐饮企业的浓厚兴趣。”在李典镇伏固村,扬州市浦江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示范点负责人马敏指着不远处告诉记者,长江距离公司种养基地几百米,这里种植养殖用水都来自长江。近年来,公司在寇祥明、杨显祥等专家指导下自创了一稻一虾、秋苗早繁和繁养分区养殖模式。今年,小龙虾养殖面积200亩,产量在30吨以上,亩平均纯收益在3000元以上。
“今年我们首次在浦江公司基地尝试实施‘水稻+小龙虾+甲鱼’种养模式,即前期温度适宜时放养小龙虾早苗,待小龙虾上市后开始栽插秧苗,7月上中旬放养甲鱼大苗进行仿野生环境养殖。”寇祥明介绍,后期放养甲鱼密度要把握好,虽然不投喂人工饲料,但也要保证稻田内小鱼、小虾以及淘汰的小龙虾等甲鱼天然饵食丰富,做到动植物和平相处、和谐共生,避免出现甲鱼打架、损坏秧苗等情况发生。
记者了解到,里下河农科所、市畜牧和水产技术指导站此前在当地水稻田中放养的罗氏沼虾虾苗,在经过3个多月自然生长后,从每斤40只的虾苗长成每斤8只左右的成品虾。目前,李典镇、头桥镇、公道镇、送桥镇等多地在“稻虾”模式基础上拓展为“稻+虾+蟹”“稻+虾+鱼”“稻+虾(小龙虾)+虾(罗氏沼虾)”等产业模式,虾、蟹、鳖、鱼等带来的高收益让越来越多种植户、养殖户对“水稻+”种养模式十分青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