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2日,记者从市公园城市局获悉,成都市鸟类多样性秋季监测工作已于近期完成——今年夏秋两季,调查人员共记录鸟类186种,记录鸟类个体9014只,其中,非雀形目鸟类有15目20科66种,雀形目鸟类32科120种,而数量上,雀形目鸟类共记录6584只,从本次监测的记录来看,成都市的鸟类组成以雀形目鸟类占优势。
夏秋两季的监测,一共记录到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2种,分别为乌雕与黄胸鹀,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16种,包括棉凫、红嘴相思鸟、黑冠鹃隼、游隼等,其中鹰形目鸟类最多,有11种。从监测的结果来看,白头鹎、白颊噪鹛、珠颈斑鸠、家燕、白鹡鸰、白鹭、棕背伯劳、鹊鸲、乌鸫、麻雀这10种鸟,是本次监测中遇见频次最高的鸟类。
夏天与秋天的鸟儿又有哪些不同呢?“在本次鸟类监测中,调查人员发现,夏、秋两季,成都的鸟类种类与数量均有较大的差异。”市公园城市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夏季共监测记录鸟类13目100种,总数3876只;秋季共监测记录鸟类15目157种,总数5138只。无论是鸟类物种数还是个体数,均呈现秋季大于夏季的变化趋势。
这其中主要原因是,夏季作为繁殖季,成都鸟类以留鸟与夏候鸟为主,物种数较为单一。同时,成都夏季气候炎热,鸟类也更倾向于躲在浓密的树荫中,这增加了观测的难度,也导致了夏季监测的鸟类物种数和个体数偏低。
秋季,随着气温的逐步降低,迁徙季节也随之到来,监测过程中记录到的过境鸟类的种类和数量也明显上升。在晴朗的日子里,即使在成都市区,也能看到大量迁徙猛禽在高空盘旋的身影;成都各大公园的湖面上,鸭科的水鸟在悄然聚集,为自己预订下越冬的“招待所”;成都市郊的荷塘、湿地,成为了鸻鹬类鸟类的中转站,短暂地停留补充能量后,又奔赴下一个落脚点…...
市公园城市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今年是成都首次将鸟类多样性监测的样线固定化,并将在未来对同样的样线开展持续性的监测工作,以更好地掌握成都市鸟类群落的变化趋势。此次固定样线覆盖了成都市的每一个区(市)县,并充分考虑到了鸟类栖息生境的多样性,结合各区(市)县的历史观鸟记录,在成都全域范围内选取了具有典型代表性的湿地、林地、山地、绿道、公园等区域作为固定样线开展调查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