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阔的中华大地到底孕育了多少种生物呢?2008年以来,中国科学院召集了200多位生物分类专家对已经发现并正式命名的中国物种进行整理汇编,按照国际物种2000的标准建设中国生物物种名录数据库(),每年更新一次中国生物物种名录。
至2021年,中国生物物种名录已经收录了115064个物种,基本摸清了中国脊椎动物、高等植物等重要生物类群的家底,但这仍然不是中国物种的全部。
中国哺乳动物区系有鲜明的特色:有青藏高原分布的特有种属,有第三纪孑遗动物—大熊猫科和白鱀豚科,世界一半以上的鼠兔科动物为中国特有种,中国还是世界有蹄类最丰富的国家。中国有146种特有哺乳动物,特有种比例约20%。兔形目特有种比例达43%,鼠兔科特有种比例更高达52%。劳亚食虫目的特有种比例为35%。中国灵长目、啮齿目和翼手目特有种比例约占各目总种数的1/5,翼手目特有种包括近10年发表、模式产地为中国的12个蝙蝠新种。
全世界共有5种金丝猴,中国分布有4种。这是中国特有的川金丝猴,家族中洋溢着和谐美好的气氛。摄影/陈建伟。
中国有鸟类1445种,约占全球鸟类物种总数的14%,其中93种为中国特有。中国特有鸟类以雉科最多,中国素有“雉类王国”之称,接近1/3雉类为中国特有。
中国鸟类物种多样性分布整体呈南高北低、西南地区最高的格局。西南山地是中国鸟类物种多样性的中心,并以此向周围其他地区递减。其中,横断山区、川北-秦岭-陇南山地和藏东南地区的鸟类物种多样性最高,包含了中国约70%的鸟类物种。
两栖动物是脊椎动物中由水生到陆生的过渡类型,具有水生脊椎动物和陆生脊椎动物的双重特性;爬行动物则是真正摆脱对水的依赖征服陆地的脊椎动物。
中国爬行动物(即蜥蜴、蛇类及龟鳖等)有463种,约占全球爬行动物物种总数的4.5%,居世界第八位,143种(31%)为中国特有,其中就包括具有代表性的扬子鳄等珍稀物种。
中国两栖动物(即蝾螈、鲵、蛙类等)481种,约占全球7.4%,居世界第4位,其中有272种(56.5%)为中国特有,包括有“活化石”之称的中国大鲵,即人们常说的娃娃鱼。
不论从物种多样性还是从物种特有性来看,中国都是全球两栖爬行动物多样性很高的国家,而且不断有新物种被发现。据中科院成都生物所江建平研究员介绍,2020年,中国新发现两栖类40个新种和1个新记录、爬行类28个新种和5个新记录,两栖爬行动物中的无尾目和有鳞目新增物种数量占比超过70%。
中国是世界上陆地水域面积最大的国家之一,水生生态系统复杂多样,既有多样的海洋生态系统,又有多样的淡水生态系统。众多内陆湿地和水域生态系统孕育了众多适应不同环境的鱼类,66%的内陆鱼类为中国特有种,其中的中华鲟、长江鲟、鳇、白鲟、北方铜鱼、扁吻鱼、长丝、川陕哲罗鲑、鲥、黄唇鱼10种均为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鱼类。
与脊椎动物相比,无脊椎动物体型小、适应生境广泛、种类数量远超脊椎动物,其中两个最大的目是鞘翅目(甲虫)和蜘蛛目。2021版中国生物物种名录收录了包括蝴蝶、蜜蜂等重要昆虫类群31385种,但离预计已经发现的物种数(8万种)还有一段距离,这意味着未来仍有大量无脊椎动物等待确认归册。比如,仅2020年,中国就发表421个中国甲虫新分类单元;中国蜘蛛类标本共发表1个新亚科、12个新属、210个新种。大多数新物种集中发现于云南和四川。
绿绒蒿被誉为“高山牡丹”,绝大部分生长于中国喜马拉雅山脉和横断山脉海拔3000 米以上的流石滩和冰川前沿。摄影/ 布丁....
中国高等植物物种数约占全球种数的8%-12%,是北半球高等植物最丰富的国家。中国拥有37699种高等植物,其中包括被子植物31961种、裸子植物289种、蕨类植物2340种、苔藓植物3109种;有1.5万多种种子植物为中国特有,约占种子植物总数50%。同时,中国的药用、观赏、经济植物十分丰富,有许多在农、林、牧、医和轻化工业上很有价值的植物种质资源。
中国种子植物物种最丰富和特有性程度最高的地区集中在北纬20°-35°之间的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区域。东部地区是整个区系生物多样性的“博物馆”,同时也是木本植物的“博物馆”和“摇篮”。横断山地区是中国植物物种丰富度和特有性程度最高的区域,其次是岭南地区和华中地区。
直到今天,中国植物物种数仍在不断增加。以维管植物为例,2000—2019年,中国平均每年发现植物新种约200个,占全球植物年增新种数的1/10。中国西部和西南部的边境地区,如西藏东南部、云南南部、滇黔桂喀斯特地区、新疆北部等地区,仍然有大量调查薄弱和空白地区。
真菌作为真核生物中一个独立的界,是物种数量仅次于昆虫的第二大真核生物类群,估计全世界总种数有150万种,已经报道的种类约10万种。中国多样的生境蕴藏着丰富的真菌多样性。目前,中国生物物种名录已经收录15095个真菌物种,但据公开资料报道,中国已经发现的线万种,占世界已知菌物种数近20%。这意味着,未来该类群还有大约1/2的物种要进行整理。
众所周知,随着气候变化及人类活动的影响加剧,生物多样性正在加速丧失。中国拥有如此丰富的物种,它们的生存状况怎么样呢?
根据《中国生物多样性红色名录》,科学家对4357种脊椎动物进行了评估,结果表明已经有17种中国脊椎动物灭绝、野外灭绝或者区域灭绝,灭绝风险高于世界平均水平;中国受威胁脊椎动物物种共有932种,占总数的21.4%,其中哺乳动物受威胁比例26.4%,鸟类10.6%,内陆鱼类20.44%,爬行动物29.7%,两栖动物比例最高达到43.1%。
植物方面,科学家首次完成了中国3.5万余种野生高等植物的濒危状况评估,发现40个物种已经灭绝、野外灭绝或者地区灭绝,受威胁物种共计3879种,比例为10.84%。其中,裸子植物受威胁程度最高,达到58.0%(148/251),中国有分布的22种苏铁科植物全部为受威胁物种,受威胁比例达100%,红豆杉科(16/23)和罗汉松科(11/14)濒危比例分别为70.0%和78.6%。
真菌方面,科学家们首次对中国9302种大型真菌进行全面评估,结果表明受威胁物种97个,占被评估物种总数1.04%。但是,由于约有6000多种大型真菌缺少数据,无法有效进行评估,因此专家认为中国需关注和保护的大型线种,占被评估物种总数的70.29%。可以看出,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面临严峻形势。
可喜的是,经过多年努力探索,中国在一些旗舰物种的保护方面取得重要进展。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使90%的植被类型和陆地生态系统类型、65%的高等植物群落、85%的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种群得到有效保护,109种哺乳动物的受威胁状况得到了改善。
2000年以来,中国实施了15个野生动植物重点拯救项目,后来又进一步扩大珍稀濒危物种和极小种群野生植物拯救的范围。
中国70%以上的兰科植物位于保护区之内。广西雅长兰科植物保护区是中国第一个以兰科植物为保护对象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摄影/邓振海?
总之,中国是世界上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国家之一,但物种受威胁形势严峻,生物多样性保护依然任重道远,需要政府部门、科研机构、民间团体、社会各界和个人联合起来,为生物多样性保护群策群力,共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