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兴则国家兴,创新强族强。在广袤的田野上,我省的女农业科技工作者正发挥着“半边天”作用,用一句句铿锵誓言、一次次勇毅担当,用心用情播撒“智慧农业”的种子,呵护科技之花盛放沃野千里,把论文扎扎实实地写在了南粤大地之上。
广东省妇女联合会和新快报共同推出《科技兴农巾帼群英谱》系列报道,通过一个个带有泥土芬芳的故事,呈现我省为乡村振兴提速的科技兴农“她力量”。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发展乡村特色产业,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这让我倍感振奋。”2022年10月,珠海市斗门区白蕉镇昭信村党总支委员、村委会委员梁美容作为党的二十大代表,将党的二十大精神带回了基层。而过去10多年,梁美容正是奋斗在水产养殖销售领域,成为家乡致富带头人,助力把家乡特产“白蕉海鲈”推上“国家地理标志产品”的新台阶。
如今,她正专注开拓海鲈鱼新赛道——深加工、预制菜,持续擦亮“白蕉海鲈”名片,继续带动乡亲致富。
梁美容奋斗半生的珠海斗门白蕉镇位于珠江入海口,多条河流在该处与海水交汇,形成独特的咸淡水地带。得天独厚的生态环境和丰富的水资源,成就了闻名遐迩的水产“白蕉海鲈”。
2004年,梁美容夫妻经营着一家大排档,白蕉海鲈,是餐厅的一道食材。但随着交易兴起,梁美容夫妻眼看别人靠养海鲈赚到不少钱,也寻思着去养海鲈。
刚转行时,夫妻缺资金、缺技术、缺经验,处处碰壁。梁美容没有气馁,而是通过阅读专业书籍、参加技术培训等方式不断学习。
2013年,她还成立了一家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采用“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的运作模式,为合作村民提供选购鱼苗、养殖指导、水产销售等全流程服务。
成长为一名海鲈养殖技术能手,并非朝夕,梁美容钻研过程中,发现养好海鲈鱼的关键,便是“因地制宜”。
海鲈系底栖性鱼类,喜欢在清洁、溶氧量较高的环境活动,为此每天她都来回穿梭鱼塘,根据水色和透明度,及时、灵活加注新水。“调节水质,需要根据气候、温度,还要注重监测氮、磷比例”“育苗期要勤增氧”“鱼塘淤泥要勤清洗、勤换水”。
近年来,梁美容的合作社办公楼里的检测设备越来越专业。她配备了标准的实验室和专业的检测仪器,还在合作社里设置了“渔医生”,帮助社员们测水和验鱼。当养殖户发现海鲈有不正常的现象便会找她,她检测完水质及病鱼后帮助社员配药或提供解决方案。
功夫不负有心人,梁美容的养殖技术不断提高,鱼的质量和产量慢慢上去了,养殖规模也从最初的30亩,扩大到了如今合作社的1000亩,年产量达4000吨,年产值达8000万元。她亦成为远近驰名的养殖能手。
梁美容发现,村里一些相对困难户有很强的海鲈养殖意愿,但是受经济困难桎梏,发展不起来。鉴于此,2014年她毅然做出了一个决定:拿出100亩鱼塘帮扶他们创业就业。
其中村里相对困难家庭的妇女承包鱼塘后,梁美容为她们承担塘租、鱼料、电费等成本:“赚了钱五五分成,亏了全算我的。”!
梁美容把“养殖经”无私分享,使大家一同走上致富之路。在她眼中,如何选鱼苗、买什么饲料、怎样换水等养殖技巧,对这些养殖户十分重要,既然扶持他们,就要分享养殖方法。“一人富不算富,大家好才算好。”这是她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从过去至现在,她都以实际行动践行着。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梁美容对自己的付出总是轻描淡写,但从2014年至今8年里,经她帮扶的相对困难家庭纷纷改善经济生活,还陆续盖上了新房。
乡村振兴开展得如火如荼,梁美容也在思考,如何进一步推动“白蕉海鲈”产业做出特色,走向三产融合?
“海鲈鱼向来作为生鲜水产销售,而除了销售活鱼,我还喜欢将鱼晒成鱼干。由此激发了我的思考,希望提升海鲈的附加值。”....
“我初步投资到加工厂、冷库等领域,试水通过加工厂制作半成品海鲈制品。”放眼未来,梁美容充满信心。“现时我不追求脚步快慢,多下功夫摸索。只要渠道打通,我相信一定能拓展农民的利润空间,以后乡村振兴就越有希望!”。
主要成就:助力白蕉镇获评“中国海鲈之乡”、助推珠海成为“中国海鲈之都”、广东省“三八红旗手”、2017年广东省科普惠农兴村“带头人”、全国巾帼建功标兵、全国优秀员。
“带乡亲共富,就要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所以发展乡村特色产业至关重要。我还要继续下功夫,让水产养殖产业突破 ‘同质’,往‘特色’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