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上有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在人生渐入暮年时,突然失去了自己唯一的孩子,也从此失去情感和生活上的依托。中国社会崇尚养儿防老,这些失去孩子的老人,又将如何度过自己的晚年生活?
陈茂虎,今年59岁,是重庆市橡胶厂的一名退休职工。妻子郑洪英,今年58岁,他们的儿子陈翔在1997年因病去世,十几年来,妻俩相依为命。在这个家里,孩子是他们一直刻意回避的话题。
陈茂虎打开尘封已久的柜子,告诉记者里面都是陈翔的照片。他一直放在上面,平时都没看它,不是不看,是不想看。
陈茂虎生在50年代,下乡做过知青,回城后认识了比自己小一岁的妻子郑洪英,相恋4年后,俩人在1980年才登记结婚。
1982年,小陈翔的出生给夫妻俩带来了很多的幸福和快乐。然而就在陈翔快三岁的时候,被检查出患有罕见的免疫功能缺乏症。从此,小陈翔的成长就一直伴随着痛苦的疾病。1997年的最后一天,经受了10多年病痛缠身的小陈翔离开了这个世界,那一年他15岁。提到死去的儿子,陈茂虎失声痛哭道,如果能用自己的生命来换陈翔的生命,他愿意换,毕竟陈翔才15岁,他还有很多梦想没有实现。孩子的离世,让陈茂虎和郑洪英的生活天塌地陷。虽然是五年过去了,我们还是能感觉到,陈翔的身影无处不在。
夫妻俩在陈翔去世之后开始喂养一对小乌龟,现在已经15岁了。陈茂虎说,在其他人眼中它是乌龟,但是在他们眼里,乌龟就像小陈翔一样,它当作小陈翔来喂,天天要给乌龟换水,它就像家里面的成员一样,对于陈茂虎夫妇来说,它们就是全部的精神寄托,也只有这个时候,夫妻俩才能露出开心的笑容。现在的他们,害怕触景生情,很少和原来的老朋友来往。
儿子的去世,留给他们的除了难以释怀的伤痛,还有给孩子看病借来的28万元的巨额债务。为了还债,从事财会工作的郑洪英在重庆市运输公司退休之后,不得不又到外面的公司应聘打工,直到现在。郑洪英说自己想挣钱,要挣钱还账,虽然身体很不好,但是还是要去打工。2008年,夫妻俩才终于把债还清了。孩子离开的这十五年来,俩人一直互相扶持、相互陪伴。
郑洪英患有严重的糖尿病,每天都要在家自已注射胰岛素。腿是都打了好多蜂窝眼了。除了糖尿病,郑洪英还有高血压和严重的耳鸣,4年前曾经去医院检查过,但开一次药就要将近500元,而她每个月医疗卡上只有60多元钱,无奈之下,有些病郑洪英只能是能拖就拖。郑洪英告诉记者,其实她不怕死的,死了以后,就可以陪儿子去了。
现在,郑洪英最担心的,就是自己和老伴儿的身体,但是,将近60岁的年龄,让他们明显感觉到身体大不如以前了。因为有严重的呼吸暂停,陈茂虎每天都要带着这个呼吸机睡觉。除了呼吸暂停之外,他还患有重度的高血压、肾积水、脑供血不足等疾病。陈茂虎说,没有了孩子的晚年生活,除了孤独,剩下的就是提心吊胆。为了能够坚强的活着,陈茂虎和郑洪英每天都在和时间抗衡,他们害怕老去的那一天。
郑洪英虽然头发已经白了,但是他要把它染了,这样还可以安慰自己没有老去,但是岁月的沧桑已经写在脸上。本来打算干到60岁的郑洪英决定提前辞职了,这是她思考再三、无奈之下做出的决定。他告诉记者,自己身体不行了,前面有一万块钱叫她去拿,她也拿不动了。
失去孩子的伤痛,每况愈下的身体,现实生活的拮据,都让陈茂虎夫妇感到孤苦而无助。卫生部发布的《2010年中国卫生统计年鉴》披露,全国失去独生子女的家庭已经超过了100万,每年还会新增7.6万个这样的家庭,50岁以上失独群体日益庞大。在他们当中,有的是下岗职工,有的甚至是身患绝症的病人。
范梅,今年58岁,是一名癌症病人。范梅17年前离婚,13年前下岗,靠打散工养活自己和儿子李亚非。5年前,和范梅相依为命的儿子,因突发性心脏病离开了她,走的时候只有27岁。孩子带走了范梅所有的希望。料理完儿子的后事,范梅把儿子和自己所有的东西全部烧光,跑到火葬场吞下了300片安眠药,决定追随儿子而去。由于发现及时,范梅被抢救了过来。经历过生死之后,范梅决定坚强的活着。
范梅现在住的房子是街道办出面给租的,身上的衣服也都是好心人送的,对范梅来说,生活的艰苦并不算什么,让她害怕的是失去孩子后的孤独和无助。范梅说,过春节他都是到街上去走,一直转到很疲倦了,路上渐渐没有行人了。让范梅害怕的,不仅仅是春节。三年前,范梅乳腺癌恶化,必须动手术进行割除,但是身边没有一位亲属可以为她在手术风险书上签字。住院期间,范梅一个人在病床上躺着,没有人前来探望和照顾,医院每天下午三点的探视时间,是她最难面对的时刻。提起晚年的生活,范梅说感觉很渺茫,她怕生病,怕痛苦,怕癌症变成痛死、饿死,而身边连个递水的人都没有,就是在家死了也没有人知道。
采访这天,住在附近的费文桂来访,费文桂也失去了自己唯一的孩子,有时会来看看范梅。吃饭的时候,范梅和费文桂讨论着她们现在最关心的话题。费文桂说,养老院都住不起,因为工资不够,一千三都是最低了,一千五一千七都是普通的。送走了费文桂,家里又只剩下范梅一个人。一个人在家的她总是把电视机或者随身听开着,她说她害怕房间里静悄悄的。这个随身听是在儿子去世之后买的,范梅不管去哪都带着它,已经陪伴了她5年的时间。
在失去孩子的家庭中,有一对老夫妇又先后失去了照顾自己的能力。他叫许明成,今年78岁,耳朵已经有些聋了,年轻时就患上了罕见的疤骨流痰,只能靠拄着拐杖走路。许明成的老伴儿周德玉住在另一个房间,从小就患有严重的小儿麻痹症,也是一名残疾人。在这个昏暗的小房间里,64岁的周德玉吃力的想要爬起来。房间破旧、杂乱,每次下床,周德玉只能靠一根同样破旧的木棍支撑着自己的身体缓慢的挪动。许明成和周德玉唯一的儿子在7年前,因为车祸去世。这7年,妈妈周德玉每天都在怀念着儿子在家时的情景,周德玉说每次儿子都是做好了饭,端到桌子上,就让她先吃饭。
老俩口早年都是附近的农民,1988年办理了农转非,现在两个人每个月一共有1500多块钱的社保金,除此之外,还有每月260元钱的失独家庭扶助金,这些是夫妻俩目前的全部生活来源,平日里花钱非常节省。虽然夫妻俩腿脚都不方便,但儿子走了,生活还要继续。现在的他们也只能靠自己。现在,做饭和家里的活都只能靠拄着拐杖的许明成一个人来做,有时买菜他要走上半天的时间,为了省事也为了省钱,他们一天只吃两顿饭,有时做一顿饭能吃两三天,虽然离饭桌仅仅几步之遥,周德玉要吃力的挪动很久。吃饭的时候,住在附近的冯绪秀来看他们。和他们一样,今年60岁的冯绪秀也是一名失独者,在知道许明成夫妇俩的情况后,这些年,她总是隔一两天就过来看看。
冯绪秀告诉记者,万一他们两个在屋里睡了,死在屋里也没有人知道,说老实话,看他们两个都是是很困难的,说不出来心里那个滋味。 谈到老两口的处境,冯绪秀如鲠在喉,她说她仿佛看到了十年后的自己。就在冯绪秀给老俩口洗碗的时候,她发现没吃完的米饭已经有些发霉的味道了,但是许明成却舍不得扔,还是把米饭放进了冰箱里。
周德玉有严重的高血压,丈夫许明成患的疤骨流痰也要坚持吃药,每个月光吃药钱也要花掉几百块,夫妻俩平时有什么病都不敢去医院。周德玉说他们没有钱去医院,也就是买点药吃了,好了就好了,不好就算了,连吃饭都成问题,哪有钱看病。周德玉比许明成小了14岁,她现在最担心的是老伴比自己先走一步,撇下自己无依无靠,所以她表示自己想到养老院。
老人想找家养老院,同样身为失独者的陈茂虎决定替他们跑一趟,联系养老院。一大早,他来到重庆江北区的一家民营养老院。经过咨询陈茂虎告诉记者,养老院现在有两千多人排队了,他们只有一百多人的名额,就能够自理的两千多人排队,而且一定有赡养人签名,如果没有赡养人,就要单位证明,而且是街道的证明,签一个合同。陈茂虎不死心,决定再去一家公立养老院看看。坐了一个小时的车,他来到了重庆市第一福利院。然而得到的答复却是一样的。
全国各省市开始推行计划生育家庭扶助政策,失独家庭每人每月100-270元扶助金,但这难以解决他们的养老、医疗等问题。2012年6月5日,国家计生委表示,将加大对失独家庭的关注他们在期待着。和有子女的空巢老人相比,我相信失独老人的内心更加凄苦。因为他们完全失去了希望,失去了生活的动力。在丧子的打击下,他们的精神家园几近崩塌,能顺利走出阴影的人并不多。即便是坚强地活下去,到了晚年,他们的生活依然让人揪心。而从现行政策上来说,这样的家庭并没有被特别关注。一方面是因为他们虽然没有子女,但通常有收入,无法纳入国家的保障体系之内。另一方面如果没有赡养人,他们也几乎无法入住养老院。从这个角度来讲,他们将面临老无所依的尴尬与不安。千百年来,中国人一直追求“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的理想。如何让这一部分人也能够得到很好的照料,也应该纳入我们国家的养老规划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