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一号位对于成本认识存在问题,曾有企业老板说:“公司一直在外招成本经理,开出的工资也比较高,但是几乎都通不过三个月试用期,他们都说企业的管理需要完善,需要配置系统增加额外成本,我就说我找你一个厨师过来,你跟我说我的锅不好,调料不好且不全,哪有这种说法”。
这个老板的说法,几乎可以代表绝大多数企业对于成本管控的认识,也就是我企业管理乱不乱,和成本管控没有关系,都是成本会计水平存在问题。
因此越是高薪成本会计(包括不限于成本经理、成本主管),越难以在短期内(一般是试用期)内做出老板们认可的成绩出来。如果你是老板,你追问我成本管控,需要什么管理支持。企业至少在这些方面的管理需要补齐和提升:成本领导能力、成本培训、班组管理、形象塑造及行为规范、制造工程、工位过程控制、设备及工装管理、物流及计划管理、质量管理、环境管理。
企业成本管理无制度支持,且认为制度都是花拳绣腿,认为只要成本岗位人员足够强势,去压各部门的工作,就可以实现成本管控?
财务人员是否强势,似乎成为老板评价其能力的一个核心标准。我甚至见过某老板对空降财务经理在试用期内未和业务部门吵过架,认为在这个财务经理太弱势,没有起到监管各部门,能力水平不行。
此财务经理后来见状,估计自己试用期内可能要掉,于是通过销售部门的一个报销事项,借题发挥和销售部报销人员进行激烈的争吵,老板获悉此事,深表认可。
很多企业对于成本管控,认为“干就完事”,推行一系列的制度都是虚的,企业是要干活的,又不是来颁布制度的。
但是如果对于成本管控,不建立体系化的制度(从目标成本制度、责任成本制度、成本预算、成本分析制度、精益工程与成本管控制度、成本绩效制度等等)。只是修修补补的制度,难以形成成本管控体系化。
企业管理的底层逻辑是利益分配,利益只有在供应商、客户、员工、企业管理者、企业所有者之间进行合理分配,利润才可能做大,也才可能长久。因此在企业价值链中设置好利益链,核心就是梳理供应商、客户、员工、企业管理者、企业所有者之间的利益。
比如生产系统经济责任考核方案就水、电、蒸汽和烟煤的消耗、对维修费用、 机物料、大修费用、修旧利废等实行定额管理,超出定额进行考核,低于定额进行奖励的机制来激 发员工节约成本的积极性。
老板们都是聪明人,当然你知道我上面说的什么利益分配是什么意思,但是老板们都不会这么做。就像企业家都知道河南胖东来通过利益分配给员工,受到社会上的赞誉,老板们也都去参观学习,但是也是只学习层面,不会落实到行动。
成本工作开展,几乎涉及到公司绝大多数岗位,牵扯到各部门的利益,所以成本岗位人员必须在制度或岗位上给与一定权限,所谓名不正言不顺。很多企业都在提财务要了解业务,但是企业如果没有让财务深入参与业务的机制,或者对无法保障财务能够全面了解业务,那么一切让财务都是空谈。
有人可能会说:“这就考研成本岗位人员的沟通能力呀”。沟通不是财务人追着其他部门人员后面,用热脸贴冷。也不是所谓要建立强势财务部,然后一言不合就就和各部门开撕。良好沟通的前提就是双方在同一个位置,以共同语言进行讨论交流,不是以柔克刚,也不是以刚克柔。
曾有一个财务朋友和我说,其空降某公司任财务经理,但是老板娘认为试用期给其高级会计的头衔,试用期合格后可以给财务经理岗位。老板娘意思之前半年内来了两个财务经理,但是多没有过试用期,所以现在基于谨慎考虑,先以高级会计职位,让他先干出一点成绩出来,然后才给财务经理头衔。
这位朋友也认为头衔什么的不重要,反正高级会计试用期工资和财务经理是一样的,但是后面很多会议高级会计无权限参加,以及和部门经理交流,人家都不搭理他,甚至说“职位不对等”,你一个会计和我一个经理有什么好沟通的。
企业没有认识到成本管控是一个系统、长期、复杂工程。对成本管控没有足够的耐心,希望成本人员在短期内出成绩。
企业管理者都讲现在市场竞争激烈,时间不等人,所以必须快速出成绩。但是成本管控还真急不得,很多企业希望找个成本高手,然后在三个月试用期,就希望此人把工厂十几年的成本顽疾,几个月就搞定,这简直就是天方夜谭。
现在很多企业常年对外财务经理,不如不是业务拓展需要,那么大概率是企业永远在寻找所谓“财务高手”。我甚至从某个老板那听到,其企业成立十几年,财务经理就换了十几个(其中不乏拥有事务所和企业经验的CPA、知名财经院校出身的财务经理、大厂财务经理),一直没找到她认可的。按照这个老板的说法是,财务高手太少,都是花架子。
对于这个老板的观点,我并不认同,很多企业不管是对销售,还是对财务,现在都提出了快进快出的原则(短期内出成绩,没有出成绩,则快速辞退)。成本管控是系统、长期、复杂工程,一两个月就要做出非常大的成绩,这其实可能性不大。
比如对一些成本制度完善,当然可以在很快的时间完善。比如企业产线工时调拨问题,可以进行相关制度完善:生产工单的工时达不到目前人力工时,工时有多余产生,结合实际的情况,对多余的工时作出人力借调,由厂务部主管跟各部门确认是否有需求,如有知会生管在开《工单工时异常单》,各部门会签《工单工时异常单》需注明需求人员名单及所需工。
但是更多的成本问题会是这些:没有相关定额管理基础;企业在辅料、低耗、工时等资源消耗方面几乎没有定额管理基础;也没用详细的经营预算管理基础(如采购预算、费用预算);缺乏有效成本控制机制。辅料、低值易耗品的采购、消耗比较盲目,仓库中物品积压较严重;欠缺标准成本管理经验。这些问题的梳理,就需要循序渐进,逐步完善。
成本管理停留在公司数据治理层面,同时对于成本考核,也仅停留在考核指标上,对成本事前、事中和事后的管理,参与度不多或基本未参与!
很多企业的成本管控,还停留在治理数据错误的层面。比如:现场记录人员责任心不强,产量、物资消耗数据不能及时录入系统,录入不完整,致使成本核算数据不及时、不准确。
通过分析我们发现问题原因:由于相应岗位人员责任心不强等原因,生产现场数据和录入系统数据质量还不高,还时常出现录入不及时及错误现象,影响了成本核算准确性。因此,企业提出要强对信息录入人员培训和考核,提高他们责任主和对录入信息质量重要性的认识。这种成本管控就是公司层面的。
对于成本考核,也是只每月财务根据设定的指标,算出来一个数据,然后展示出来。并未基于成本动因进行复盘分析。
甚至有些企业也有做成本预算,成本预算虽然分解到车间,车间对班组也制订了相应的考核细则,但公司对班组考核细则关注度不够,成本目标细化还未能做到“纵向到底、横向到边”,很大程度上弱化了成本考核对成本管理所发挥的作用。
当企业一号位开始平衡各部门关系,而不是梳理各部门们利益关系,那么成本会计可能基于职场生存考虑,研究“职场情商”多于研究成本落地措施,那么成本管控最终只是一场游戏一场梦!
但是聪明的老板们往往会反被聪明误,让老板从口袋里让利给其他人,老板心底是不愿意的,除非影响到其口袋钱的流入。所以很多时候,老板们当然知道企业存在的各种成本乱想,也知道解决这些问题的根子在哪,但是触及根本问题,比触及灵魂还难。所以与其梳理各部门利益关系,倒不如平衡各部门关系。
当打工者明白老板只不过是在平衡各部门的关系,那么各部门都会挖空心思,利用所谓职场情商,进行尽情的表演。在这种情景下,所有的成本管控都可以说各部门演习,你方唱罢我登场。
当成本会计研究“职场情商”多于研究成本落地措施,导致的结果就是,成本会计只会考虑自己如何获得老板(企业管理者)认可,而不是企业成本到底真正的能够给企业带来利润改善。
其实我见过不少所谓高情商的职场人,包括不限于一些财务总监和财务经理,其实以他们的表现来说,只不过是:“对待上级是狗,对待下级是狼,对待平级是鬼”,但这往往会被认为是高情商。财务部在这种人的带领下开展成本工作,最终导致的结局是不断给财务人员施压,不服从的则辞退,听话是唯一的要求,至于什么成本落地只是其向上级汇报的名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