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女士半年前曾参加单位体检,一切正常,但她的家人中有好几个是癌症患者,听说“一滴血验癌”的宣传后,一直心怀隐忧的她决定尝试一下。4月3日她前往中关村医院,花费373元做了这项检测。
一周后,检测结果出来了,12项指标只有2项合格,其余全部高出参考值好几倍。王女士蒙住了,这可意味着浑身是癌。王女士赶紧按照医院的提示,给一个专门负责在电话里解释检验结果的于大夫打电话咨询。于大夫问她是否被猫狗咬过,王女士说没有。于大夫告诉她,不可能浑身是癌,也许仪器出了故障,可以免费重做一遍。
4月12日,惴惴不安的王女士到中关村医院做了第二次检测。一个星期的痛苦等待后,得到的结果与第一次大体相同,只多了一项合格指标,其余的仍然高得不正常。这一次,于大夫又问她是否与小动物长期接触。王女士想起自己曾养过6年兔子。于大夫解释说,因为长期跟小动物接触,她的身体里可能有一种鼠疫性抗体,不适合用这种方式检测。
听到这个解释,王女士在觉得“虚惊一场”之余感到有些气愤。因为没有人提前告诉她这种检测并不适合于所有人,并且还给她带来了严重的心理负担。
随后,记者拨通中关村医院的咨询电话,接电话的女士先是说“所有人都可做此检测,没什么限制”。后来等记者主动问起养小动物的影响,她才承认确实有极少数人不适合,最好先去找医生咨询后再作决定。
记者又联系上于大夫,他对王女士的案例记得很清楚。他说,在目前接待的1000多名检测者中,只发现了两个特例。王女士这样的情况毕竟是个别的,绝大部分接触过小动物或被咬过的人都不会出现这种异常。 他已经建议有关人员在今后的宣传手册中加上一条:极少数与小动物长期接触或被咬伤过的人可能检测无效。
生物芯片的研制单位数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北京分公司的李先生也对王女士的个案进行了解释。他说,王女士的身体携带的这种抗体,在人体内也不一定永远存在,可能几个月就消失了,谁也说不准,所以只有检测以后才可能知道被检者是否属于特殊人群。因此公司没有在宣传资料中特别说明,毕竟大部分接触过动物的人都不属于这个特殊人群。 (程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