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人的合作很快迸发出巨大的创作力,公司1979年创业作《新贴错门神》取得一百多万票房,进入年度票房榜前50,紧接着1980年的《疯狂大老千》更是获得三百多万的票房,杀入年度票房榜前10,而且由于是小成本喜剧,利润更加客观。
而刚好以香港九龙巴士集团老板雷觉坤为首的财团,因为没有自己的独立制片公司,旗下的金公主院线经常没有好片或者排不上首映,被同行讥笑为“玻璃院线”,由于此时香港电影自1978年新浪潮后开始崛起,普通市民观影热潮也开始兴起,雷老板觉得是个机会,于1980年出资控股,将麦嘉、石天、黄百鸣的奋斗影业公司改组为新艺城影业。
为了弥补院线巨大缺口,三人四处拉拢人马,彼时的徐克、曾志伟、泰迪罗宾、施南生等人,先后归于“新艺城”的大旗之下,从此正式开启了长达十年的“电影霸业”。
值得一提的是,虽然外界常用“新艺城七怪”代替七人团队,但七人在公司内部其实是身份不一,金公主院线%,也就是金公主是控股股东,麦嘉是大股东,石天和黄百鸣是小股东,黄百鸣也是至少1982年以后才获得股份,三人是老板老板,而其余的徐克、施南生、泰迪罗宾和曾志伟其实只是打工仔,尤其是曾志伟很多时候是以“帮忙”的身份,甚至没算具体报酬。
公司的利益分配不均导致先天架构不稳,可以共富贵不一定能共患难,先是曾志伟以“饭不够吃,出去闯闯”,慢慢过渡到了嘉禾,徐克和施南生以想拍自己的题材,成立了独立的厂牌电影工作室,直接隶属于金公主,最后泰迪罗宾也选择了离开。
就连最开始的三人小组,《最佳福星》之后,“新艺城”内部的话事权,开始发生变动。原本,麦嘉一直掌握着公司的大量股权,并保持着最高决策权。可是,在“金公主娱乐”的支持之下,黄百鸣开始成为公司的新任决策人。三人开始分灶吃饭,独立组织制片团队?
可以说新艺城公司不是死于才华、资金和市场,而且死于公司内部治理和架构,公司没有好的股份增持和退出协议,我想如果吴晓波要写《大败局之香港公司系列》,新艺城算是不错的案例。